
近年來,氫氣(H₂)在醫學與生物學領域的應用受到廣泛關注,特別是在抗氧化與抗炎症方面的潛在效益。然而,當氫氣被作為吸入氣體混合進入呼吸環境時,其對氧氣濃度(FiO₂)及血氧飽和度(SpO₂)的影響尚未被充分探討。本文分析當氫氣濃度達到 4% 時,吸入氣體中氧氣的變化,並探討是否需要補充氧氣以維持正常血氧水平。
關鍵詞: 血氧飽和度、肺泡氣體方程式、低氧補償
引言
氫氣因其選擇性抗氧化作用,被視為一種有潛力的治療氣體,特別是在神經退行性疾病、心血管疾病與炎症相關疾病的研究中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。市售氫氣機的氫氣吸入療法通常以 1~4% 甚至更高 的濃度供應,但由於氫氣本身不含氧,若未適當調整氧氣比例,可能會影響肺泡氧分壓(PAO₂)並導致血氧濃度下降。
氫氣吸入對氧氣濃度的影響
在海平面環境下,空氣中氧氣占比為 21%(FiO₂ = 21%)。當氫氣被混入吸入氣體時,總氣體體積不變,因此氧氣的體積百分比會隨之下降。例如,在 潮氣量(Tidal Volume, Tv)500mL 的條件下,當加入 4%(20mL)氫氣 時,氧氣比例將從 21% 降至 20.16%。
雖然這樣的變化對於健康人影響有限,但對於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、心血管疾病或其他低氧耐受性較低的患者而言,即便是 FiO₂ 下降 1-2%,也可能影響血氧飽和度,導致輕度低氧症狀,如頭暈、呼吸急促等。
氧氣濃度與 SpO₂ 的關係:
大氣氧氣濃度 21%(正常海平面):SpO₂ 維持在 95-100%。
氧氣濃度 17%(約 1,500m 高度):SpO₂ 開始輕微下降,多數健康人的 SpO₂ 仍可維持 90% 以上。
氧氣濃度 15%(約 2,500m 高度):SpO₂ 通常降至 85-90%,可能開始出現輕微缺氧症狀,如頭暈、疲倦、嗜睡、呼吸急促。
氧氣濃度 12%(約 4,000m 高度):SpO₂ 可能降至 75-85%,缺氧症狀加重,可能出現認知功能下降。
氧氣濃度 10%(約 6,000m 高度):SpO₂ 可能低於 70%,此時多數人會出現嚴重缺氧症狀,如頭痛、噁心、意識混亂。
氧氣濃度低於 8%(約 8,000m 以上):SpO₂ 可降至 50-60% 以下,進入「致命區」,長時間停留可能導致昏迷或死亡。
根據研究和臨床觀察,當環境氧氣濃度降至 17% 以下,SpO₂ 就開始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。對於敏感族群(如有慢性肺部疾病或心血管疾病者),甚至在氧氣濃度 18-19% 就可能開始出現 SpO₂ 下降的情況。
補充氧氣的必要性分析
當氫氣濃度增加時,為確保氧氣供應不受影響,額外補充純氧可能是一種合理的策略。根據肺泡氣體方程式(Alveolar Gas Equation, AGE):

PAO₂ = 肺泡氧分壓
FiO₂ = 吸入氧氣濃度
P_{atm} = 大氣壓力(760 mmHg)
P_{H2O} = 水蒸氣分壓(47 mmHg)
PaCO₂ = 動脈二氧化碳分壓(40 mmHg)
R = 呼吸商(0.8)
計算顯示,當 吸入氫氣占 4%,且不補充額外氧氣時,PAO₂ 會下降,可能影響血氧飽和度(SpO₂)。為了彌補這一變化,建議補充與氫氣比例相應的純氧。例如,當 氫氣占 4%(20mL)時,至少應補充 5-6mL 純氧,以確保 FiO₂ 維持在 21% 以上。
氫氣機的應用與建議
根據以上分析,在進行氫氣吸入療法時,建議考慮以下策略:
對於健康人群(FiO₂ ≥ 20%)
氫氣濃度 2-4% 的範圍內,通常不影響血氧飽和度,可不額外補充氧氣。
對於低氧耐受性較低者(FiO₂ < 20%)
當氫氣濃度超過 4%,應適量補充純氧,以確保 FiO₂ 不低於 21%。
若患者已有低氧症狀(如 COPD、心血管疾病),建議監測 SpO₂ 並調整氧氣供應。
對於高氫濃度應用(如 10% 以上)
此時氧氣的比率將大幅下降,應提供高濃度氧氣以維持正常動脈氧分壓(PaO₂)。
高濃度氫氣是否需要補充氧氣-結論
當氫氣混合濃度達到 4% 及以上時,氧氣的體積百分比會隨之下降,可能影響血氧飽和度(SpO₂)。雖然健康人短時間內 FiO₂ 下降 1-2% 影響有限,但對於低氧耐受性較低者或需要長時間氫氣吸入的人群,補充適量的純氧有助於維持安全的血氧水平。因此,在氫氣吸入治療中,應根據個體狀況與氫氣濃度適當調整氧氣補充量,以確保呼吸安全。
使用目前 PEMWE水電技術的氫氣機可以分離出純氫及純氧,用戶可以根據需求決定是否將氧氣併入,因氫氣機產出的氫氣同時含有 50% 的氧氣,這意味著在 吸入20mL 氫氣時,可同時吸入額外的 10mL 純氧 進入吸氣流。這樣的組合會使 FiO₂ 增加,超過 21%,可確保吸入在安全 FiO₂ 的範圍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