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功能醫學的視角下,營養補充的核心原則是個人化調整、促進身體的自癒機制、並減少不必要的代謝負擔。因此,在斷食期間是否應該補充綜合維他命,需考量以下幾個關鍵因素:
一、功能醫學對斷食的核心觀點
1. 斷食的目標決定補充策略
不同的斷食目標,影響是否應該補充特定營養素:
促進自噬(Autophagy)與細胞修復→ 避免影響胰島素與mTOR(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)途徑的補充品
提升代謝與減脂→ 避免會刺激胰島素的營養素(如某些胺基酸)
維持能量與營養平衡→ 需適量補充電解質與特定維他命
2. 身體的「營養回收機制」
斷食期間,人體會透過自噬機制回收並再利用細胞內的營養素。若攝取過多外來營養素,可能會降低自噬效率,進而影響細胞修復與長壽基因的啟動。
3. 斷食對營養吸收的影響
斷食讓消化系統進入「修復模式」,腸道通透性降低,可能影響某些維他命(如維生素B12)的吸收。
長時間斷食可能導致礦物質流失,因此需適量補充電解質。
二、哪些維他命適合在斷食期間補充?
適合補充的維他命(不影響斷食效果)✅
這些維他命不會影響胰島素分泌,並有助於維持代謝與能量平衡:
1. 水溶性維生素
維生素C:強效抗氧化,減少自由基損傷
維生素B群(B1、B2、B6、B12、葉酸):支持能量代謝與神經系統
2. 電解質與礦物質(無糖、無熱量)
鈉(Na)、鉀(K)、鎂(Mg):維持電解質平衡,預防低血壓與肌肉痙攣
鋅(Zn)、硒(Se):支持免疫系統與抗氧化
3. 維生素D(若為水溶型)
水溶型維生素D可補充,但若為油劑應留待進食期間服用
不建議在斷食期間補充的維他命❌
這些可能影響斷食過程或干擾自噬機制:
1. 脂溶性維他命(A、D、E、K,若為油劑)
需油脂吸收,可能打破斷食狀態
最佳服用時機:進食期間
2. 含糖、膠囊填充物或人工甜味劑的補充品
某些發泡錠、咀嚼錠或膠囊含阿斯巴甜、麥芽糊精,可能影響胰島素分泌
3. 含胺基酸或蛋白質的補充品
BCAA(支鏈胺基酸):可能刺激mTOR,抑制自噬
膠原蛋白:屬於蛋白質,可能影響斷食代謝
三、最佳補充策略:功能醫學建議
短時間斷食(16:8、18:6)
建議補充:電解質(鈉、鉀、鎂)以避免脫水
可補充:B群、維生素C
其他維他命應留到進食時間服用
長時間斷食(24小時以上)
必須補充:電解質(預防低血壓、疲勞)
可補充:維生素C、B群、鋅、硒
若身體適應,可適量補充脂溶性維他命(D、E、K),但應與進食時間一起服用
深度細胞修復目標(OMAD、5:2 斷食)
不補充多餘營養素,最大化自噬
只補充無熱量電解質(鹽、鉀、鎂)
四、總結:功能醫學的關鍵原則
✅ 可補充:
✔ 水溶性維他命(B群、C)
✔ 電解質(鈉、鉀、鎂)
✔ 無糖礦物質(鋅、硒)
❌ 應避免:
✘ 脂溶性維他命(A、D、E、K,若為油劑)
✘ BCAA(支鏈胺基酸)
✘ 膠原蛋白
✘ 含糖或甜味劑的維他命
斷食期間補充綜合維他命-結論
如果你的斷食目標是促進自噬、抗發炎、改善代謝,👉 建議僅補充電解質與水溶性維他命,其餘營養素應留待進食期間攝取,以最大化健康益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