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林靖雯醫師

為什麼我們會對現在醫療不滿足?


現在社會的成形,自二戰後開始走向穩定,當時戰爭打完後,美國因著國防工業的需求,帶動了整體美國經濟的向上發展,而美國艾森豪總統深知戰爭帶給人類的痛苦,他注意到了這樣的現象並不正常,進而提出對所謂「軍工複合體」警告。


而到了八零年代,也有一群醫師們撰文指出對「醫療工業複合體」的憂慮,裡面包含了政治遊說、龐大利益和複雜的人際網路。在這樣的體系運作下,各樣新藥發展的投入費用愈來愈高,藥物種類也激增;到了2000年,老年人可以使用的藥物已經超過一萬種,並且因為常常要看不同的專科醫生,而使得藥物交互作用產生的副作用比例大幅上升。


一個產業如果要快速發展,一定需要有標準流程,醫療產業也在這種思想洪流中走進「工廠輸送帶」式的發展型態;而影響最深遠的,就是把應該蘊含「人性關懷」的醫療產業,變成只著重「科技效率」醫療工業。


事實上,健康絕對不是靠藥物而獲得的,健康是生命中一個動態的過程,是需要投入時間精力經營,它由有形的身體、無形的心靈、精神的信仰,也包含人際關係、文化環境等,各種面相都互相影響、環環相扣,加總起來的就是健康的「全人觀」。


現代醫療模式的極限在於只關注在有形的身體上面,把身體和其他面相切割開來,另一方面過度發展各種專科,將人體的問題切割的支離破碎,但因為這樣的模式並沒有真正的「關心健康」,而是專注在「疾病治療」,所以在身體的動態變化中,若還沒有真正的進入「疾病」階段,現代醫療就無法使得上力。


在人人渴望養生、更健康的時代,除非搞懂「健康」與「沒有疾病」是兩種不同的概念,不然對於如何讓自己更健康,將永遠會是一個難解的世紀大哉問。

RSS

歡迎分享文章。如果您想複製或引用文章請附上出處網址連結

bottom of page